網站手機版
微信公眾號
8月28日,玉米研究所李春輝等三位同志到黑山和北鎮對“實施保護性耕作”進行調研。目的是響應國家號召,保護黑土地,推廣保護性耕作這項新技術。 東北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這里土地肥沃,是我國的重要糧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近些年來,由于過度開發利用,導致水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下降。黑土地養育了我們,如今她“病了”,出現了危機,需要農業人去保護。通過實踐證明,最好的辦法,就是實施保護性耕作。那么,如果實施,就需要了解、掌握、熟通這項技術。 黑山是農業大縣,玉米種植面積180萬畝,已經開始實施保護性耕作。在黑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這項工作的同志及曹立飛局長向玉米所的同志詳細介紹了保護性耕作的實施進展情況,國家政策,以及市級、縣級、鄉級保護性耕作補貼的差別。實踐證明: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越大越好開展。農業農村局的田忠良承諾愿意助力我院開展保護性耕作這項工作。 在了解保護性耕作的相關知識后,玉米所的同志又驅車前往北鎮中安鎮關三村,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取經。關三村的陳國強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典型代表,他承包的1000畝耕地今年全部實施了保護性耕作,運用的是二比空秸稈歸行技術,效果明顯,春天出苗特別好,苗齊苗壯,而且國家有政策補貼,這項技術真正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深得百姓的支持。 在陳國強家的地頭,赫然立著“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計劃,遼寧省縣級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應用基地”的大牌子,上面圖文并茂分布著保護性耕作四種模式。陳國強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將這幾項技術一一道來,每項技術的關鍵點都向大家做了詳細說明,讓三位同志對這項技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保護黑土地,實施保護性耕作勢在必行。下一步,我院將以現場會的形式積極推廣這項技術,讓農民百姓真正受益。